找到相关内容20篇,用时2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四法印讲记(十)

    法?我从无始以来生生世世流转的时间又是什么? (5)进一步体会:我的轮回生命实际只是一刹那。 12、(1)以刹那性为途径,以理抉择有为法无有实义、无可把捉。 (2)体会:当下的电视画面,我执取...法法性论》有法和法性的意义。 有法轮回的具体内容,就是器世界、根身、心和心所。如果直接讲这些是无而现、是虚妄分别,一般人接受起来很困难,他的实执那么强,难以理解这样实在的器情万法是一种虚妄分别。但是...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

    |四法印|无常|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06/14550674477.html
  • 佛教轮回思想的论述分析[*]

    ,宗教信仰的说服力显然也不够强,甚至与现有经验科学知识的磨擦度亦大。况且过度强调佛教与三世轮回的共构关系,忽略当下烦恼的即时对治与提醒,这极易流于鬼神幽冥的怪诞信仰,却无助于现实苦难生命的重大突破。[...正统派都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轮回(解脱)理论,如数论派的“三道”理论,佛教的“五道轮回”与“六道轮回”理论都不能说与此无渊源关系。  从轮回的观点看待:死与生流转相续,前期生命的死与后期生命的生之间即是...

    吕凯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54742598.html
  • 释迦牟尼生命历险记(二)

    佛陀的前身——喜见菩萨经历完了他漫长坎坷的欲界轮回生命,我和亲爱的读者朋友一样,都觉得很有必要喘口气,先歇一歇。  后面的章节,我将论述色界宇宙及生命的形态。这一部分的内容对我们人类来说太过匪夷所思,请...那是距今天约200-300万年前的原始人类。  生命形态在宇宙中的轮回定律是:当恶性循环的生命形态结束以后,善性循环的生命形态就会现前。人类从人寿十几岁,愚痴得和畜牲道生命没有任何区别的最糟糕的顶点...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04544068.html
  • 《金刚经》的无相境界[1]

    !”  本文述说“无相境界”之难能可贵,以及“无相境界”无相之义。“无相境界”实为主体修证之心境成就境界,依据佛教轮回生命观而言,此一存有特性之获得实为众生主体于长久生命历程中之善体善听善修而累积而得...一样,是个主体的自证心境,亦即以整体存在界的终极意义作为主体自身的生命追求目标,从而以主体的实践来呈显这个终极意义,因此这个“法”的存有特性就落实在主体的实践心境中来谈,“法”本来只是一个义理,“法”...

    杜保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1146104.html
  • 中国传统价值观中的理想人格理论

    很能安置生命了,但是在中国传统价值观中,却还有特出于孔老的理想人格理论,究其实,就是对于普遍人性问题及世界终始问题的深思力索的结果,于是有庄子的出世逍遥与佛家的在轮回中修行的价值追求型态,那么此二者...精神在中国仕人的心中又开启了人生理想的另一种型态,这是一个「成佛的修行者」的理想型态,修行者的世界观是一个轮回生命与多重无尽的世界存在的观念,生命中一切现象的来去与命运的遭遇都是多生多世的宿命积累的结果...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20056767.html
  • 金刚经的无相境界

    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本文述说“无相境界”之难能可贵,以及“无相境界”之无相之义。“无相境界”实为主体修证之心境成就境界,依据佛教轮回生命观而言,此一存有...“法”的存有特性是个本体论的问题,但是佛教本体论一如儒道两家的本体论哲学一样,是个主体的自证心境,亦即以整体存在界的终极意义作为主体自身的生命追求目标,从而以主体的实践来呈显这个终极意义,因此这个“法...

    杜保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3560025.html
  • 永觉元贤援禅辟儒道之基本哲学问题探究

    问题就儒学而言一直不是理论发展的重点,就佛学言则轮回观向为基本教义,此即引出宇宙论中的存有者类别以及多生多世的生命观之理论问题者,此即众生主体以一意识活动者之身分在多生多世中轮回牵染造作业缘,而有山河大地各种世界,故以世界为业识所构作者,人死即依其业染而另有一世界可去者,此为佛教信众之基本信念,亦为决定信佛道笃之关键。儒学中并无此类宇宙观,故无轮回生命之观点,其实儒学中根本不作任何它在世界的宇宙论...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0260054.html
  • 永觉元贤援禅辟儒道的基本哲学问题探究

    生命观之理论问题者,此即众生主体以一意识活动者之身分在多生多世中轮回牵染造作业缘,而有山河大地各种世界,故以世界为业识所构作者,人死即依其业染而另有一世界可去者,此为佛教信众之基本信念,亦为决定信佛道笃之关键。儒学中并无此类宇宙观,故无轮回生命之观点,其实儒学中根本不作任何它在世界的宇宙论建构,因此儒学宇宙论建构之重点,在宋儒则以配合本体论建构并以消纳中国道佛哲学所开发的宇宙论知识概念而进入儒学...

    杜保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95667354.html
  • 从朱熹鬼神观谈三教辨正问题的儒学理论建构

    ,只是说它还不是终究的生命解脱问题,因此佛教哲学多有肯定儒家价值观的理论说法,只是套在儒家价值观上面的还另有佛教的轮回世界观而已。真正在理论上直接对抗儒家的其实只有道家庄子中的一个型态,就是以仁义为...之气易于与其相通。   这个既散而尽、不更复聚、亦却不无的魂魄观,是朱熹反对佛家轮回生命观的宇宙论型态,若说轮回则便将有一始终不散的灵魂方可,而继承于张载的气化阴阳聚散宇宙论的儒学立场,阴阳之气聚散...

    杜保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574839.html
  • 死的次第与识的灭尽

    ānusaya)为根本而造业所生;因为它把前生的业有与后生的业有连接起来,所以称为‘结生’的意识(patisandhicitta),为相应法所执取,是俱生法的主要住处,而成为轮回生命的先导者。   ...另一个低等,中等,或上等的生命界。”([中部3:76])   在[杂阿含760经]里佛说:“世有三法:不可喜、不可愛、不可念。何等为三?谓老、病、死。” 而死是凡夫最不可喜、最不可愛、最不可念的。 ...

    法增比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5373585057.html
上一页12下一页